2008年咨询工程师考试《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真题

咨询工程师 历年真题 咨询工程师考试网 2018/02/08 14:21:41
一、(20分)   某外商拟在某地投资建设一基础设施项目,有多个场址方案可供选择。该项目不属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范围,但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因项目前期工作的需要,该外商采用公开投标方式选聘咨询单位,经过资格预审,有A、B、C、D、E五家咨询单位进入短名单。招投标和咨询工作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评标委员会共有7人,其中外商代表1名、招标代理机构代表2名,技术专家2名,经济专家2名。   由于招标人原因,投标有效期需要延长,招标人通知了所有投标人:因B咨询单位拒绝延长投标有效期,招标人允许其撤回投标文件,但拒绝退还投标保证金。   事件2:最终D咨询单位中标,并接受委托开展项目场址比选。D咨询单位认为项目选址应从建设条件和建设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   事件3:外商要求D咨询单位完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协助外商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填报。   事件4:拟建项目场址为荒地,D咨询单位建议外商征求当地规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外商认为项目不占耕地,只需得到规划部门的批准而不必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许可。   事件5:外商认为拟建项目不在《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内,无需政府核准或审批。只需向当地政府备案即可。同时,为获得建设项目备案,需先得到环保部门的环评批准文件。   问题:   1、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2、事件2中,D咨询单位对该项目进行场址比选时,除考虑建设条件和建设费用外,还需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   3、分别指出事件3、4、5中外商的意见是否妥当,并简述理由。   知识点:本题考点涉及教材《工程咨询概论》中的投资建设各阶段工程咨询服务内容和工程咨询招标与投标的相关内容。还涉及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场址比选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有关内容。   答案:   1、不妥之处一:技术和经济专家的人数少于评标委员会成员总数的2/3,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技术和经济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评标委员会成员总数的2/3。   不妥之处二:招标方拒绝退回B咨询单位投标保证金的做法不妥,因为按照有关规定,如果投标人拒绝延长投标有效期,投标人有权撤回其投标文件,并收回投标保证金。   点评:此问内容涉及教材《工程咨询概论》P195、P196的有关内容。   2、咨询单位对该项目进行场址比选时,除考虑建设条件和建设费用外,还需考虑运营费用、环境保护条件、运输费用、安全条件。   点评:场(厂)址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条件比较、建设费用比较、经营费用比较、运输费用比较、环境影响比较和安全条件比较5个部分。但项目不同,所选的比较内容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场(厂)址的建设条件包括地理位最、土地资源、地势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土石方工程量条件、动力供应条件、资源及燃料供应条件、生活设施及协作条件等。建设费用包括场地开拓工程、基础工程、运输工程、动力供应及其他工程等费用。   运营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及运输费、产品运输费、动力费、排污费和其他运营费用。环境保护条件包括场(厂)址位置与城镇规划关系、与风向关系、与公众利益关系等。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91--P97。   3、事件3中该项目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妥,因为该项目会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按照有关规定,该项目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点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②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③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146-P151。   事件4中外商认为项目不占耕地,只需得到规划部门的批准而不必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许可的做法不妥。因为新建项目无论是否占用耕地,都应征求当地主管部门的意见,其中包括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   事件5中外商认为拟建项目不在《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内,无需政府核准或审批,不妥,因为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外商投资项目需要核准,如果是项目备案,应先备案后取得环境批复文件。   点评:此处涉及教材《工程咨询概论》P78-P94的有关内容。   二、(20分)   某咨询企业受A市政府委托,研究制定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咨询工程师在调研中,收集到该市国民经济运行的如下数据:2007年该市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368亿元和340亿元;与2006年相比,2007年该市的农产品价格平均上涨25%,工业品价格平均下降5%,服务业价格平均上涨8%;   2006年和2007年该市的消费物价指数分别是260和280。   同时,咨询工程师还根据其他相关材料,做出如下判断:由于当地近年来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导致劳动力整体需求下降,因此存在周期性失业现象。   咨询工程师参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指标内容,设计了A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   问题:   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2、计算A市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并据此判断该市的通货膨胀属于哪种类型。   3、咨询工程师对该市失业类型的判断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按失业原因的不同,失业一般分为哪几类?   4、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分为哪几类?咨询工程师设计的A市经济社会发   展指标体系中的上述四项指标,在“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中分别属于什么属性。   知识点:本题考点涉及教材《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中的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指标分析的有关内容。   答案:   1、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名义GDP是按实际市场价格(或2007年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实际GDP是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或基年的价格)计算的。   点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有的考生由于概念不十分清楚,回答差异的原因时仅根据是否考虑了通货膨胀、物价变化或物价上涨、计价口径或计价标准不同,则不能得到全分。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采用生产法(或产业增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3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1)从生产方面统计:GDP=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2)从收入方面统计: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3)从支出方面统计: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参见教材《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P29、P30。   2、该市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   =(2007年的消费物价指数-2006年的消费物价指数)/2006年的消费物价指数   =(280-260)/260=7.69%(或7.7%)   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或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点评: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通货膨胀率是总物价水平变化的程度。当年物价水平上升速度在10%以内,为温和的或爬行式的通货膨胀,当年物价水平上升速度在10%—100%,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当年物价水平上升速度超过100%,为恶性的通货膨胀。参见教材《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P32。   3、其判断不正确。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应为结构性失业(或答:对于由地区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所导致的劳动力整体需求下降,由此所产生的失业为周期性失业)。   从失业原因的角度分类,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点评:按照失业的原因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岗位之间不停变动,或者处在跨越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参见教材《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P31。   4.“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人口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人民生活4类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属于预期性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属于预期性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属于约束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属于约束指标。   点评:根据我国“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指标,共有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人口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人民生活4类22个指标,其中有7个约束性指标。参见教材《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P181。   三、(20分)   某工程项目合同工期为20个月,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图3-1所示(时间单位:月),各项工作均匀速施工。
  为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咨询工程师对各工作进行了初步风险分析,风险对项目产生的影响见表3-1。   表3-1 风险对项目产生的影响
  问题:   1、计算该项目的质量事故损失量的期望值。   2、图3-1中,B、C、H工作需要由一个专业施工队按顺序施工,在不改变工作、工艺关系又最紧凑的前提下,如何安排这三项工作最合理?合理安排B、C、H工作后的新进度计划与原进度计划相比总工期是否有利变?此时该专业施工队最少的工作间断时间为多少?关键线路包括哪些工作?   3.工程按新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如果D、E工作发生了质量事故,会影响到哪些工作?   4.如果问题3中的风险事件发生,该项目的实际损失为多少,实际工期为多少?   知识点:本题考点涉及教材《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中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的有关内容,以及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的有关内容。   答案:   1、项目事故损失量的期望值   =0.06×5+0.15×80+0.03×18+043×45+050×16+0.06×70+0.08×30+0.04×90+0.66×5+0.18×60+0.03×45=65.84(万元)   点评:描述风险概率分布的指标主要有期望值、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其中期望值是风险变量的加权平均值。对于离散型风险变量,期望值为     式中:n为风险变量的状态数;xi为风险变量的第i种状态下变量的值;Pi为风险变量的第t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410,《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P226-P237。   2、按照B、C、H顺序安排。   点评:因为B、C、H工作需要由一个专业施工队按顺序施工,所以这三项工作必须是串行搭接关系,由于C工作是H工作的紧前工作,所以不能答成C、B、H的顺序;也不能影响其他工作的前后顺序。总工期没有变化(或者写20个月)。   该专业施工队最少的工作间断时间为5个月。   关键路径包括A、E、G、H、L工作。   也可以在网络图上标出关键路径;还可以将②关键路径用节点表示成①—②—③—④—⑦—⑧—⑩。   3、会影响到G、H、L三项关键工作。   点评:因为E工作在关键路径上。它发生质量事故会影响到后续的G、H、L三项关键工作,而D工作不是关键工作,不会对关键工作发生影响,但是会影响F工作。   4、实际损失=45+16=61(万元)   该项目实际工期变更为21个月。   点评:这里容易出现的几个错误:①仅指出损失45万元、损失16万元,但没有加和;②工期单位写错;③仅指出工期延长1个月,但未写明总工期21个月;④将D、E的质量事故理解为分别发生。参见教材《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P226-P237。   四、(20分)   某市政府拟建一座污水处理工厂,以提高该市污水处理能力。该市政府委托某咨询机构负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该咨询机构提出A、B两个方案,并测算其财务净现金流量,见表4-1。   表4—1 A、B方案财务净现金流量 单位:万元 
年份  1  2  3  4-10 
A方案净现金流量  -42000  4000  5000  6600 
B方案净现金流量  -36000  3000  5000  5600 
  在项目经济分析中,甲咨询工程师认为该项目经济费用主要包括项目投资、运营费用、企业所得税、国内利息支出等;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污水处理费收入、环境改善、促进当地就业等。在项目社会评价中,乙咨询工程师认为该污水处理厂所在地的居民是本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应对其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   最后经测算,A方案经济净现值小于零,B方案经济净现值大于零。   问题:   1、计算A、B两个方案的财务净现值,判断在财务上是否可行(财务基准收益率取6%)。   2、甲咨询工程师识别的经济费用和经济效益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3、该项目的社会评价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乙咨询工程师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4、基于上述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的结果,咨询工程师应推荐哪个方案?说明理由。   知识点:本题考点涉及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的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社会评价的有关内容。   答案:   1、A方案的净现值   B方案的净现值   NPVB=-36000(P/F,6%,1)+3000(P/F,6%,2)+5600(P/F,6%,3)+5600(P/A,6%,7)(P/F,6%,3)   =-846.56万元   A、B方案在财务上都不可行   点评:这里考察了财务评价中最基本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是指按设定的折现率ic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计算公式为:   式中:CI为现金流入;CO为现金流出;(CI-CO)。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n为计算期年数;ic为设定的折现率,通常可选用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基准值。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量指标,它反映项目在满足按设定折现率要求的盈利之外所能获得的超额盈利的现值。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设定折现率所要求的盈利水平,该项目财务效益可以被接受。   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279-P281。   2、经济费用中不应包括企业所得税、国内利息支出;经济效益中不应包括污水处理费收入。   点评:项目的有些财务收入和支出,是社会经济内部成员之间的“转移支付”,即接受的一方所获得的效益和付出方所发生的费用相等。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并没有造成资源的实际增加或减少,不应计做经济效益或费用。经济分析中,项目的转移支付主要包括:项目(企业)向政府缴纳的大部分税费、政府给与项目(企业)的各种补贴、项目向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的贷款利息和获得的存款利息。在财务分析基础上调整进行经济分析时,要注意从财务效益和费用中剔除转移支付部分。因此企业所得税、国内利息支出、污水处理费收入不作为经济效益或费用是因为他们都属于转移支付。   项目直接效益是指由项目产出物产生并在项目计算范围内的经济效益,一般表现为项目为社会生产提供的物质产品、科技文化成果和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产生的效益。例如工业项目生产的产品、矿产开采项目开采的矿产品、邮电通讯项目提供的邮电通讯服务等满足社会需求的效益;运输项目提供运输服务,满足人流物流需要、节约时间的效益;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满足人们增进健康减少死亡的需求;学校提供的学生就学机会,满足人们对文化、技能提高的要求等等。   项目直接效益有多种表现.①项目产出物用于满足国内新增加的需求时,项目直接效益表现为国内新增需求的支付意愿;②当项目的产出物用于替代资源利用效率较差的其他厂商的产品或服务时,使被替代厂商减产或停产,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节省,项目直接效益表现为这些资源的节省;③当项目的产出物直接出口或者可替代进口商品导致进口减少,项目直接效益表现为国家外汇收入的增加或支出的减少;④对于某些行业的项目,其产生的效益有其特殊性,不可能体现在财务分析的营业收入中,例如交通运输项目产生的体现为时间节约的效果,教育项目、医疗卫生和卫生保健项目等产生的体现为对人力资本、生命延续或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影响效果,从经济分析角度都应该记作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的项目直接效益大多在财务分析中能够得以反映,尽管有时这些反映会有一定程度的价值失真。对于价值失真的直接效益在经济分析中应按影子价格重新计算。   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321-P315。   经济效益中不应包括污水处理费收入。   3、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社会风险分析。见图4-1。
  点评: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报告摘要;②建设项目概述;③社会影响范围的界定;④社会经济调查;⑤利益相关者分析;⑥减轻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方案及其可行性;⑦参与、磋商及协调机制;⑧监测评价;⑨重视不同行业项目社会评价的特点;⑩附件、附图及参考文件。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358-P361。   乙咨询工程师的观点正确。理由:该污水处理厂所在地的居民会受到本项目的影响,可能会对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应获得他们对项目的支持。   点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项目有利害关系的人、群体或机构。利益相关者分析在社会评价中用于辨认项目利益相关群体,分析他们对项目的实施及实现目标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分析一般按照以下4个步骤进行:   ①识别利益相关者;②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在以及项目对他们的利益所产生的影响;③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④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制定相应的参与方案。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372、P373。   4、咨询工程师应推荐选择B方案,因为该项目属于非经营性项目(或市场配置资源失灵的项目,或公共产品特征的项目,或外部效果显著的项目,或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财务分析结果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需根据项目方案经济分析结果,判断其经济合理性。   点评:此处最容易丢分的地方是未明确项目性质,非经营性项目是指旨在实现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为社会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非营利性投资项目,包括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如教育项目、医疗卫生保健项目)、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某些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如市政项目)等。这些项目经济上的显著特点是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和使用功能不收取费用或只收取少量费用。由于建设这类项目的目的是发挥其使用功能,服务于社会,对其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而是为了考察项目的财务状况,了解其盈利还是亏损,以便采取措施使其能维持运营,发挥功能。另外对很多非经营性项目的财务分析实质上是在进行方案比选,以使所选择方案能在满足项目目标的前提下,费用最少。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306、P307。: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上一页 下一页>>

  五、(25分)   某公司有A、B、C3项业务,分别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为寻求企业资源的最佳组合,该公司采用波士顿矩阵对上述3项业务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5.1所示。
  为了进一步预测B业务的产品市场,该公司的咨询人员讨论了各种预测方法。其中甲咨询工程师认为:移动平均是一种因果分析方法,可用于长期预测;一元回归分析是一种时问序列方法,适合近期或短期预测。   咨询人员最终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2015年B业务的产品市场需求为3000万台。检验系数t(α/2,n-2)=2.04,S0=140(其中α=0.025,n=30)。   问题:   1、根据波士顿矩阵分析结果,判断A、B、C各属于哪一类业务,分别说明其特点及应采用的策略。   2、甲咨询工程师对移动平均法和回归分析法的看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根据市场需求预测结果,分析2015年B业务的产品需求量的区间及其可能的概率。   知识点:本题考点涉及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市场分析与战略分析的有关内容。   答案:   1.A是“问题”业务。   特点是市场成长率较高,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不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资金回报。   策略是深入分析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优势,决定是否追加投资,扩大市场份额。   B是“明星”业务。   特点是既有行业发展潜力,又具有竞争力,是市场中的领先者,行业处于成长期。策略是重点发展,追加投资,扩大业务规模。   C是“金牛”业务。   特点是市场占有率较高,但行业成长率较低,处于成熟期,企业生产规模较大,能带来大量稳定的现金收益。   策略是维持稳定生产,不再追加投资,尽可能回收资金,获取利润。   点评:对于有多种产品的企业,由于其不同的产品可能具有不同的市场地位和价值优势,要综合评价企业的价值能力,应进行投资组合分析,广泛采用的投资组合分析方法是矩阵分析方法,包括波士顿矩阵、通用矩阵等分析方法。   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是波士顿咨询公司1960年为美国米德纸业公司进行经营咨询时提出的分析方法,也称成长一份额矩阵(Growth-share Ma-trix)、产品(事业)结构分析法(Product Portfolio Management)或事业结构转换矩阵。它以企业经营的全部产品或业务的组合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相关经营业务之间的现金流量的平衡问题,寻求企业资源的最佳组合。波士顿矩阵示意图如图5.2所示。
  图5.2中,横坐标表示企业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指企业的某项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与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的比率,以1.0为界限划分为高低两个区域。纵坐标表示企业所在行业的成长性,表示该行业过去2年和今后2年的平均市场销售增长速度,通常以10%的增长速度为限划分为两个区域。   这样划分出4个象限,分别是:   (1)“明星”业务:处于第二象限,产晶的市场相对占有率和行业增长率都较高,被形象地称为明星产品。   这类产品或业务既有发展潜力,企业又具有竞争力。是高速成长市场中的领先者,行业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应是企业重点发展的业务或产品,采取追加投资、扩大业务的策略。   (2)“金牛”业务:处于第三象限,产品的市场相对占有率较高,但行业成长率较低,行业可能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企业生产规模较大,能够带来大量稳定的现金收益,被形象地称为金牛业务。企业通常以金牛业务支持明星业务、问题业务或瘦狗业务。企业的策略是维持其稳定生产,不再追加投资,以便尽可能地回收资金,获取利润。   (3)“瘦狗”业务:处于第四象限,产品的市场相对占有率较低,同时行业成长率也较低,行业可能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或衰退期,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获利能力差,不能成为利润源泉。如果业务能够经营并维持,则应缩小经营范围;如果企业亏损难以维继,则应采取措施,进行业务整合或退出经营。   (4)“问题”业务:处于第一象限,行业增长率较高,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但企业产品的市场相对占有率不高,不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资金回报。这类产品或业务有发展潜力,但要深入分析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优势,决定是否追加投资,扩大企业市场份额。   波士顿矩阵将企业的不同业务组合到一个矩阵中,可以简单地分析企业在不同业务中的地位,从而针对企业的不同业务制定有效策略,集中企业资源,提高企业在有限领域的竞争能力。企业可以采取以下4种不同的策略。   (1)发展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是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甚至不惜放弃近期利润来达到这一目标。   这一策略特别适用于“问题”业务,如果它们要成为“明星”业务,其市场份额必须有较大的增长。发展策略也适用于“明星”业务。   (2)稳定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短期现金收入。这一策略适用于“金牛”业务,因为这类产品能够为企业挣得大量的现金。稳定策略也适用于“问题”和“瘦狗”业务。   (3)撤退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在于出售或清理某些业务,以便把资源转移到更有潜力的领域。它适用于“瘦狗”和“问题”业务,这些业务常常亏损。   此问最容易出错的是将波士顿矩阵的横坐标看反了,从而将各种业务类型判断错误。   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67--P69。   2.甲咨询工程师对移动平均法和回归分析法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移动平均法是一种时间序列法(或延伸预测法,或趋势外推法),且一般只适用于短期(或近期)预测;   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属于因果分析方法,适用于短、中、长期(或中长期,或长期)预测。   点评:这一问是对表5.1中内容的考察。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34。   表5.1常用预测方法的特点 
   定量方法 

测 
定性力法  延伸性预测(时间序列分析)  因果分析 

法 
专家会
议法 
特尔菲法
  
类推预测法  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  趋势外
推法 
回归模型  消费系
数法 
弹性系
数法 




  
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会议形式进行预测,综合专家
意见,
得出预测结论 
组织自专家,通
过匿名调查,
进行多轮反馈整理分析,得出预测结论 
运用相似性原理,对比类似产品发展过程程,寻找变化规律,进行预测  对于具有时序变化规律的事物,取时间序列中连续几个数据值的平均值,作为下期预测值
  
与移动平均法相似,只是考虑历史数据近远期作用不同,给予不同
权值
  
运用数
学模型,
拟合一
条趋势
线,外推未来事物的发展规律 
运用因果关系,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包括一元回归、多元回归和非线型回归等  对产品
在各行
业消费
数量进
行分析,结合行业规划,
预测需
求总量 
运用两个变量之间的弹性系
数进行预测
适用范围  长期
预测 
长期
预测 
长期
预测 
近期或短期预测  近期或短期
预测 
短中长
期预测 
短中长期
预测 
短中长
期预测 
中长期
预测 
数据资料需求  多年历史资料  多年历史资料  多年历史资料  数据最低要求5-10个  同左  至少5
年数据 
需要多年
数据 
需要多
年数据 
需要多
年数据 
精确度  较好  较好  尚好  尚好  较好  较好  很好  很好  较好
  3、在α=0.025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上,2015年该产品需求量的区间应为:   3000±t(α/2,n-2)S0=3000±204×140   即2015年的需求量在(2714,4,32856)区间的概率为97.5%。   点评: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对于预测值%7而言,在小样本统计下(样本数据组n小于30时),置信水平为100(1-α)%的预测区间为:y0′±t(α/2,n一2)S0。   此问有根据概率论中的3α原则,采取简便的预测区间近似解法,在置信度为68.2%,95.4%,99.7%的条件下,得出预测区间分别为:(y0′-Sy,y0′+Sy)、(y0′-2Sy,y0′+2Sy)、(y0′-3Sy,y0′+3Sy),这样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不符合题目要求。   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37。   六、(25分)。   某新建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550万吨/年,总投资14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5000万元,建设期利息5300万元,流动资金9700万元。根据融资方案,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为35%,由A、B两个股东直接投资,其资金成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确定,其中社会无风险投资收益率为3%,市场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为8%,项目投资风险系数参照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取1;项目其余投资来自银行长期贷款,贷款年利率为7%。所得税税率为25%。   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的营业总收人为t25000力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200万元,固定成本42500万元。可变成本21000万元。(收入和成本均以不含增值税价格表示)   在对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时,设定投资不变,预测产品售价和经营成本发生变化的概率见表6-1。   表6.1 可能事件及其对应的财务净现值
销售收入  经营成本    
投资/万元  变化状态  概率  变化状态  概率  净现值/万元 
         -20%  0.2  10344 
-20%  0.25  0  0.5  -33304 
+20%  0.3  -77557 
      -20%  0.2  87036 
140000  0 0.5  0  0.5  43388 
+20%  0.3  -864 
      -20%  0.2  163712 
+20%  0.25  0  0.5  120064 
+20%  0.3  75812 
  问题:   1、计算本项目融资方案的总体税后资金成本。   2、计算本项目达到盈亏平衡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并判断项目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3、计算本项目财务净现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并判断本项目的财务抗风险能力。   4、说明当项目面临风险时,常用的风险对策有哪些。   知识点:本题考点涉及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融资方案设计和优化、资金成本、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财务评价的有关内容。   答案:   1.资本金的成本Ks=社会无风险投资收益率Rf+项目的投资风险系数β(市场投资组合预期收益Rm-社会无风险投资收益率Rt)   资本金的成本=3%+1×(8%-3%)=8%   总体税后资金成本=8%×35%+7%×(1-25%)(1-35%)=6.2125%   点评:资金成本是指项目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由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两部分组成,即:   资金成本=资金占用费+资金筹集费   资金占用费是指使用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向资金提供者支付的代价,包括借款利息、债券利息、优先股股息、普通股红利及权益收益等。   资金筹集费是指资金筹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律师费、资信评估费、公证费、证券印刷费、发行手续费、担保费、承诺费、银团贷款管理费等。   资金成本通常以资金成本率来表示。资金成本率是指能使筹得的资金同筹资期间与资金使用期间发生的各种费用和向资金提供者支付的各种代价等值时的收益率或贴现率。   普通股股东对于公司投资的预期收益要求可以由征询股东投资方的意见得知,不具备征询意见的条件时,通常可采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根据同行业类似项目的投资收益确定。   采用风险系数口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   r=r0+β×(rm+r0)   式中:r为普通股股息率,普通股股东的预期收益要求;r0为社会无风险投资收益率;rm为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β为行业、公司或项目的资本投资风险系数。   像借贷、债券等的筹资费用和利息支出均在所得税税前支付,对于股权投资方,可以取得所得税抵减的好处。此类融资所得税后资金成本的常用简化计算公式为:   所得税后资金成本=税前资金成本×(1-所得税税率)   项目融资方案的总体资金成本可以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来表示,将融资方案中各种融资的资金成本以该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比例为权数加权平均,得到该融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即:
  式中:I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it为第t种融资的资金成本;ft为第t种融资的融资金额占融资方案总融资金额的比例,有∑ft=1;n为各种融资类型的数目。   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224-P230。   2、BFP(生产能力利用率)=年总固定成本/(年销售收入-年总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与附加)   =42500/(125000-21000-1200)=41.34%   点评: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年总固定成本/(年销售收入-年总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与附加)×100%   BEP(产量)=年总固定成本/(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与附加)   =BFP(生产能力利用率)×设计生产能力   BEP(产品售价)=年总固定成本/设计生产能力+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与附加   因此此问还可以解为:   BEP(产量)=年总固定成本,(单位产品价格一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一单位产品销售税金与附加)   =[42500/(125000/550-21000/550-1200/550)]=227.38(吨)   BEe(生产能力利用率)=22738/550=41.34%<70%   或者:设X为盈亏平衡时的收入   X=42500+(21000/125000)X+(1200/125000)X   X=51678(万元)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51678/125000=41.3%   因此项目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较强。   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398。   3、第一种算法:计算净现值的组合概率,将净现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并计算财务净现值小于等于零的概率。   P[NPV<0]=0.35+(0.4-0.35)[864/(864+10344)]=0.354   或P[NPV<0]=0.4-(0.4-0.35)[10344/(864+10344)]=0.354   财务净现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1-0.354=64.6%   说明本项目抗风险性能力较强。   第二种算法:计算净现值的组合概率,将净现值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并计算财务净现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   P[NPV>0]=0.65+(0.8-0.65)[10344/(864+10344)]=0.788   或P[NPV<0]=0.8-(08-0.65)[864/(864+10344)]=0.788   说明本项目抗风险性能力较强。   4、当项目面临风险时,主要风险对策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担。   点评:任何经济活动都可能有风险,面对风险人们的选择可能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选择:①不畏风险,敢冒风险行事,因为高风险常意味着高回报;②是于脆回避风险,绝不干有风险的事,因此也就丧失了获取高回报的机会;③客观地面对风险,设法采取措施,以降低、规避、分散或防范风险。   风险防范工作应从经济活动实施前开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投资项目而言,可行性研究中进行的风险对策研究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主要风险对策有以下几种。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彻底规避风险的一种做法,即断绝风险的来源。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而言就意味着提出推迟或否决项目的建议。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彻底改变原方案的做法也属风险回避方式。例如风险分析显示产品市场方面存在严重风险,若采取回避风险的对策,就会做出缓建(待市场变化后再予以考虑)或放弃项目的决策。这样固然避免了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同时也放弃了投资获利的可能,因此风险回避对策的采用一般都是很慎重的,只有在对风险的存在与发生,对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有把握的情况下才有积极意义。所以风险回避一般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①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且发生的频率较高;②应用其他的风险对策防范风险代价昂贵,得不偿失。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可控性风险采取的防止风险发生,减少风险损失的对策,也是绝大部分项目应用的主要风险对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风险对策研究应十分重视风险控制措施的研究,应就识别出的关键风险因素逐一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低的风险成本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所做风险对策研究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运用于方案的再设计;在可行性研究完成之时的风险对策研究可针对决策、设计和实施阶段提出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风险控制措施必须针对项目具体情况提出,既可以是项目内部采取的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也可以采取向外分散的方式来减少项目承担的风险。例如银行为了减少自己的风险,只贷给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一部分,让其他银行和投资者共担风险。在资本筹集中采用多方出资的方式也是风险分散的一种方法。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试图将项目业主可能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避免风险损失的一种方法。转移风险有两种方式:①将风险源转移出去;②只把部分或全部风险损失转移出去。就投资项目而言,第一种风险转移方式是风险回避的一种特殊形式。例如将已做完前期工作的项目转给他人投资,或将其中风险大的部分转给他人承包建设或经营。第二种风险转移方式又可细分为保险转移方式和非保险转移方式两种:   保险转移是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将项目风险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例如对某些人力难以控制的灾害性风险就可以采取保险转移方式;非保险转移方式是项目前期工作涉及较多的风险对策,如采用新技术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可行性研究中可以提出在技术合同谈判中注意加上保证性条款,如达不到设计能力或设计消耗指标时的赔偿条款等,以将风险损失全部或部分转移给技术转让方,在设备采购和施工合同中也可以采用转嫁部分风险的条款。   (4)风险自担。顾名思义,风险自担就是将风险损失留给项目业主自己承担。这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已知有风险但由于可能获利而需要冒险时,必须保留和承担这种风险;另一种情况是已知有风险,但若采取某种风险措施,其费用支出会大于自担风险的损失时,常常主动自担风险。   以上所述的风险对策不是互斥的,实践中常常组合使用。比如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的风险对策,例如向保险公司投保。可行性研究申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研究并选用相应的风险对策。   参见教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421-P422。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责任编辑:咨询工程师考试网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